以上是一年前,笔者为国际电子商情的一篇通讯写的摘要。当时,全球陷入了半导体短缺危机,它带来的影响波及了整个全球的经济。这甚至促使非半导体行业的人也在学习芯片知识,了解芯片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,几乎每个人都想参与进来——芯片成为了一个时髦话题。
一年后的今天,大家对待芯片的态度仍然如此。市场仍在深陷半导体短缺的困境,没有线索显示短缺会在何时结束。随着地缘政治日益紧张和全球经济增速显著下滑,“半导体主权”升级为一个热门的政治话题。
最近,笔者与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朋友聊天,他表示自己订了一辆车,却被告知因汽车芯片短缺,这辆车要4个月以后才能到货——如果汽车芯片的交期进一步拉长,可能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货。
他不明白,政府通过《芯片法案》注入了这么多资金,半导体市场怎么还会出现芯片短缺的情况。
他的说法让笔者很是震惊。笔者从未想过,他会知道《芯片法案》。接下来笔者问他“是否真的认为政府干预可解决芯片短缺问题”?他天真地回答说:“当然能解决。否则政府为什么要介入呢?”
如今,几乎每个人都知道,美国、欧盟、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大型贸易伙伴都希望获得半导体主权,以便最终能生产出所有紧缺的芯片,这正是普罗大众的看法。但问题的关键是,大多数人都不明白“最终制造出所有紧缺的芯片”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建造、运营一个晶圆代工厂、封装或测试厂的周期很长。它需要“配备”合适的设备,为启动/运行产线还要配备专业人才,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/人力/物力/资金成本。总而言之,这是一项长期投资。
显然,政府投资有利于长期战略。不过,却也让公众产生错误的预期。通常情况下,政府介入所传达的信息是——国家在解决危机方面发挥带头作用。
朋友在等他的新车,他不在乎这些芯片产自哪里,也不在乎芯片是谁制造。他就像千千万万个想买新车、新手机或医疗设备的人一样,他们只是想以合理的价格快速得到这些产品。
现在,让我们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。世界正面临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,“净零排放”将推动21世纪的重大创新。但一位硬件工程师最近告诉笔者,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,他认为芯片短缺严重限制了自己的创造力。
就像那位要买车的朋友一样,工程师更关注自己的想法如何造福社会,他们不在乎芯片在哪里制造、是谁制造,只要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的芯片就行。